一、肇事逃逸怎么認定
在相關法律條款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可被視為肇事逃逸行為:首先,當交通事故已經明顯發生后,交通事故當事人明知故犯地駕車或者拋下車輛,試圖逃避事故現場;其次,當事人如果感覺到自身并非是此次事故的責任方,也有可能會選擇駕車揚長而去,拋棄現場;再次,若交通事故當事人涉嫌酒駕或者無證駕駛等違法行為,在報警之后卻并未按照規定留在現場等待處理,反而選擇棄車離開,然后再返回現場的行為也屬于肇事逃逸;此外,即使交通事故當事人將受傷人員送往醫院救治,但是在未向警方報告的前提下擅自離開醫院,或者在離開時故意留下虛假的個人信息,如姓名、住址以及聯系方式等,都屬于肇事逃逸行為;最后,在接受警方調查過程中,當事人若選擇逃匿,也是肇事逃逸行為之一。
另外,如果經過雙方協商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或者在未經協商的情況下,賠償金額明顯不足以支付損失,當事人未留下真實身份信息,并且有證據表明其是被迫離開現場的,同樣屬于肇事逃逸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事故發生之后,駕駛員選擇逃逸的目的,通常都是為了避免自己承擔向對方支付醫療費等的民事賠償金的責任、被交警責令支付罰款的行政責任、乃至于被判處刑事處罰的責任。
二、肇事逃逸致人輕傷一級怎么處罰
涉及到交通肇事逃逸導致他人受傷的案件,當事人將面臨著交通肇事罪的指控并須為此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與此同時,由于其行為違反了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并且給他人造成了嚴重傷害或財產損失,因此還必須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因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而引發重大事故,導致他人重傷、死亡或致使公共或私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責任人將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處罰;若在交通肇事后有逃逸行為或者存在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則將受到三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更為嚴厲的刑罰懲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因為逃逸行為導致他人死亡的,那么責任人將面臨最高可達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更重處罰。
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已經構成了交通肇事罪,責任人將被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嚴重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