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銀行卡號屬于隱私嗎
1、銀行帳號也是隱私,就算是工作人員也不可以將客戶的銀行帳號告知他人。
2、法律規定:《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二、網絡隱私權的特點有哪些
1、侵權產生的容易性
網絡隱私的載體是具有虛擬性質的網絡,其不可觸摸性導致了私人空間、私人信息極其容易受到侵犯。網絡的高度開放性、流動性和交互性的特性決定了個人信息一旦在網絡上傳播,其速度之快、范圍之廣以及任何人攫取之便捷將無法控制,使得侵權變得十分容易,而救濟變得相當困難。
2、侵權主體和手段的隱蔽性
關于侵權主體的界定,一般是存在很大困難的。因為網絡的虛擬性是侵權者用以保護自身身份的屏障。他們在竊取用戶信息時可以不留任何痕跡,他們也可以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把整個侵犯過程做得無聲無息,甚至他們可以變換不同的身份,所以用戶根本不知道是誰盜用過自己的信息。即使會留下痕跡,由于網絡的更新速度之快,等到用戶發現被侵權時,“證據早已不復存在”。網絡用戶在通過網絡進行收發email、遠程登錄、網上購物、遠程文件傳輸等活動時,均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非法收集個人信息,并用于非法用途等。整個過程用戶可能渾然不知,甚至在造成侵權結果發生后,用戶仍處于茫然的狀態。
3、侵權后果的嚴重性
由于網絡的易發布性和傳播性,網絡信息的發布具有了更快的傳播速度及更廣的傳播范圍,極其可能造成用戶個人私密資料的泄露,造成重大的物質損失。同時有可能給用戶的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給用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4、侵權的空間特定性
侵犯網絡隱私權,其侵犯的客體必須以網絡作為其載體,有別于現實環境中的隱私侵權。現實環境中的隱私侵權的載體之廣泛,可以是任何人、任何物,但侵犯網絡隱私權所發生的空間是特定的也是唯一的,即網絡。
銀行卡號屬于隱私嗎?銀行卡號是屬于個人信息,屬于個人隱私的一部分,在沒有得到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能夠公布他人銀行卡號。在發現自己的隱私被他人侵犯之后要進行維權,不懂得該怎么做具體方法要問問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