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首列“灣區號”中歐班列一路北上經過13438公里的洲際運輸將于16天后抵達德國的杜伊斯堡,深圳市大灣區企業生產的各類電子產品、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將隨著“灣區號”銷往中亞和歐洲各國。
目前,“灣區號”中歐班列計劃每周開行一列并視市場需求增開頻率
成就客戶
“灣區號”保證供應鏈安全暢通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擴散。穩定暢通的國際供應鏈是大灣區打造世界級制造業產業集群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慶生,深圳海關關長、黨委書記陳小穎,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李百安,深圳市政府相關部門及深圳市郵政管理局負責同志,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代表出席了首發儀式
“灣區號”是由深圳市政府牽頭搭臺,招商局集團旗下企業中國外運聯手深圳國際控股公司成立平臺公司主導運營,廣鐵集團、中鐵集廣州公司等各方共同參與打造的貿易新通道。立足“一帶一路”所提倡的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灣區號”的開行打通了大灣區與歐洲之間輸送緊缺物資和生活用品的阻塞、保障了大灣區制造業產業集群供應鏈物資運輸的安全。
“灣區號”開通后,大灣區的制造業尤其是粵東制造業集群用戶在家門口就可以裝貨發運,為深圳進一步開拓俄羅斯、中亞乃至歐洲市場,搭建起一座更加綠色、便捷、安全的“貿易橋梁”。
創造價值
“灣區號”構建海路并進新格局
“灣區號”班列開行當日,正值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一周年,同時臨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節點。
“深圳是國家先行示范區,是‘一帶一路’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亞-東歐-西歐國際陸上物流新通道,‘灣區號’的開行,將為深圳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之間搭起新的貿易橋梁,有助于穩定外資外貿。”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于寶明
“此次開行的‘灣區號’,也正是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供應鏈、‘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這將成為促進‘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
——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關鵬
眾所周知,深圳國際海運貿易發達,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橋頭堡。“十四五”規劃期間,“灣區號”不僅將北聯歐亞日韓,構建鐵路國際物流運輸通道,還將南拓東盟和南亞,打造水公鐵國際多式聯運大通道。“灣區號”的立體運輸網絡體系搭建完成后,將實現“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在深圳的有機鏈接,推動構建深圳特區海陸并進、多層次多渠道的開放新格局,更加充分發揮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龍頭”作用。
通力合作
“央地+政企”上下聯動、攜手獻禮
盡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國際供應鏈受阻,但“灣區號”的籌備卻是一路“綠燈”。
招商局集團密切關注深圳特區發展訴求,與深圳市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整合全球物流網絡和貨源,牽頭搭建運營平臺,組織開辟新的洲際多式聯運通道。
深國際充分發揮深圳市物流龍頭企業的責任擔當,加快平湖南鐵路場站樞紐建設,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場地支持。
廣鐵集團積極協調運輸計劃和站場資源,靈活調節作業流程并給與運價保障。
深圳海關運用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模式、順勢監管、科技監管,提供了便利通關軟環境。
深圳市交通局、國資委、財政局、商務局等單位開通綠色通道,為開通班列提供了高效審批。
“灣區號”中歐班列的籌備樹立了一個央地、政企上下聯動、共同發力、全方位配合推進項目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