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開工、起步即沖刺,南京港發起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春季攻勢”。近日,筆者在南京港龍潭港區看到,江邊門機、岸橋高效裝卸,“阿爾法發現”“薩奇皇后”“長航珍珠”“北侖9號”輪……海輪紛至沓來,一幅幅生機盎然的奮進畫卷正在展開。
深耕“大船深水”打造特色貨種品牌
1月15日,南京港開埠以來最大吃水船舶“阿爾法發現”輪“來訪”,標志著南京港深耕“大船深水”、提升服務能級取得新突破。此次首靠11.6米吃水船舶,是南京港靠泊11.8米吃水船舶的階段性試驗,將為后續加快推動進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至11.8米打下堅實基礎。
“十四五”發展期間,南京港堅持搶抓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設發展機遇,持續推動“大通道、大網絡、大樞紐”建設,加快構建與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港口綜合樞紐,大力統籌老港區升等改造、新港區規劃建設,全力服務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碼頭功能提升試點”入選國家交通強國專項試點項目;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十四五”水運工程重點項目——南京港儀征港區610-611碼頭改建工程順利投產;南京港新生圩港區碼頭改建工程榮獲“南京市市級公路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范達標項目”;南京港龍潭港區段長江主江堤防洪封閉圈恢復工程正式開工。
對港口基礎設施、碼頭生產能力持之以恒的“精雕細琢”,確保了南京港通道、網絡、樞紐的穩定可靠高效,南京港也逐步打造了集裝箱、銅精礦、原油、煤炭、糧食等特色貨種品牌,銅精礦裝卸作業量連續9年保持世界第一,每年承擔長江南京段上游海進江原油100%水路運輸量。
發力多式聯運構建綜合物流體系
1月13日,一列從淮南煤礦進港的煤炭班列在南京港龍潭港區“集改散”,乘著“北侖9號”輪前往南通。經計算,沿江海鐵班列運輸集裝箱貨物較公路運輸節省運輸成本約1000元/TEU,有效為客戶企業實現降本增效。
依托龍潭港區鐵路專用線建成投用,南京港精準發力多式聯運,推出“南京—上海”“淮南—南京”等多式聯運精品線路,實現聯運線路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定班期運營,積極為南京LG,滁州晶科光伏、隆基光伏等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并吸引更多腹地生產制造產品從港口走向世界,聚力打造南京都市圈“最佳出海口”。
作為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南京港堅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力釋放公鐵水疊加、海江河聯動的“倍數”效應,全面提升港口對地方資源要素的集聚流動力、配置增值力和輻射帶動力,“連長江、通歐亞、對接沿海、輻射中西部”多式聯運項目成為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2023年,南京港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15.68萬TEU,同比增長49.8%,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內河港口首位。
聚焦生產組織保障通道網絡穩定
1月份,新生圩港區迎來“羅恩星”“薩奇皇后”“江遠建鄴”等11艘海輪同時在港作業;七壩港區發揮外貿還箱點優勢,滿負荷運轉,高效裝卸外貿船舶“萬邦復興”“中藝潤通”“長江之泉”輪;儀征港區608、609碼頭首次完成瀝青中轉作業,同時長嶺石化時隔17年恢復水路運輸。
一艘艘海輪密集到來,為現場生產組織帶來考驗。南京港持續推動現場市場聯動,嚴格落實“六項長效機制”,革新工藝流程、提升貨運質量、提高作業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加快構建“多快好省”的生產業態;建立良好口岸環境,與海事局、交通運輸局、引航站聯合成立“南京長江港航綜合協調指揮中心”,有效提升生產運營、信息聯動、資源統籌、口岸協同能力。同時,集裝箱堆場智能管控系統、中理智能理貨系統、鐵路快速裝車系統等智慧項目也在不斷助力港口生產節節攀升……切實以港口生產組織精細化、智慧化、現代化保障通道網絡安全高效穩定。
風勁帆滿圖新志,砥礪奮進正當時。南京港將以“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境界和格局,深入貫徹“158”戰略,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牢牢守住江蘇省港口集團“西大門”,積極打造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世界一流港口,為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