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天車已到預定位置,準備下降,班組人員準備解鉤”隨著智能筑港機起升裝置的精準下降,10月15日記者在中交二航局大豐港三期碼頭看到第300榀梁安裝到位。
自2024年6月11日起,智能筑港機已安全運行4月有余,一共安裝了300榀,智能筑港機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未發(fā)生任何大小故障,門機設備性能穩(wěn)定,設備運行安全可靠標志著項目生產進度和智能筑港機應用水平更進一步。
中交二航局鹽城港大豐港區(qū)三期通用碼頭3號泊位及內檔泊位工程地處外海,施工水域潮差大,常年風浪大,最大潮差達到6米,漲落潮水流流速急,對施工船舶的穩(wěn)定性要求高。
針對這一特點,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依托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和山東省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中交武港院具體負責設計制造,科研團隊整合多方資源為項目量身打造了“智能積木拼裝師”——全球首創(chuàng)裝配式碼頭一體化綠色智能筑港機。智能筑港機較項目初始策劃中使用浮吊安裝能減少30%安裝周期,節(jié)約50%安裝費用,能提高安裝質量及精度,減少海上惡劣天氣造成的安全風險。
智能筑港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由80噸天車(含起升機構、小車運行機構、吊具)、縱梁及縱梁拉桿、平臺、縱梁橫移行走機構等部件組成;下層由橫梁、平臺、可調支腿、大車縱移行走機構、行走軌道等部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