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巨石陵墓
2、傳統建筑
3、宗教信仰
4、帕索拉馬上競技
巨石陵墓 這里因為擁有松巴島最大的巨石陵墓而遠近聞名。這個地區還是一個盛大的集體婚禮節日的舉辦地。這種叫做Purung Takadonga Ratu的慶典每兩年舉辦一次,而一個特別的月圓之日就是好日子了。阿納卡朗著名的皇家陵墓最高達到4米,并且擁有水平放置的寬8米、重20噸的巨型石板。 這些巨石陵墓都以石料制成,上面用一塊長方形石板蓋住,石板下方由4根約1.5米高的柱子支撐。巨大的頂端石板由幾百名工匠從采石場一直拉拽到位于死者生前居所前面的陵墓位置。最大也是最重的單塊巨石重約70噸,從別的村子都能看得見。這塊巨石高5米,據說當時動用了1000多名壯漢才把它從采石場拖到這里。與這些埋葬著松巴島高官顯貴死后尸骸的巨大建筑相比,現在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房子建筑輕盈,外觀優雅。
傳統建筑 傳統的設計風格是一種獨特的、高聳的房頂, 各家各戶就在房頂之中儲藏他們的傳家寶,并且把食物高高放起,以避免捕食者的偷盜。同時,從這些沒有煙囪的房子里升上去的煙霧還能夠起到保存食物的作用。頗具特點的是,家庭的住宅被分為男性和女性區域。如今,新房子通常用金屬材料建造,但是仍然保留著同樣高聳、居中的尖頂,就如同過去那種木頭和茅草建造的房子一樣。
宗教信仰 島上居住著大約45萬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萬物有靈論者和祖先的虔誠后裔,而由當年荷蘭殖民者傳入的基督教在島上廣為傳播。 在印度尼西亞,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里,松巴島卻仍然逍遙在伊斯蘭教的主宰之外。 基督教(包括羅馬天主教和新教)也許是這里一多半人的名義上的信仰系統,但是誕生于基督教之前的馬拉普文化宗教儀式卻無處不在,從精致的葬禮和墓碑石到對預言和征兆的極度信仰都是最好的例證。
在當地很多信仰馬拉普的傳統村莊,牲畜仍然是惟一令人接受的聘禮形式,并且這些村莊至今不允許傳教士進入……資訊補給站松巴島是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中的島嶼,東臨薩武海、北隔松巴海峽與松巴哇島和弗洛勒斯島相望。
帕索拉馬上競技 大多數人是為了觀看帕索拉而來到松巴。 帕索拉是一種騎在馬上用長槍廝殺的比賽,目的為了以血的祭品(人血)取悅眾神,以確保莊稼豐收。舉行帕索拉的時間正好在一種名叫奈爾的海生蠕蟲到來的時候,這是一種五彩斑斕的蠕蟲,每年初可以在帕索拉島西巖的海水里捕到,不論生吃或油炸,都是一種美味佳肴。雖然海生蠕蟲容易捕撈,但也只有祭司們才確切知道什么時候去抓,而且不到最后一刻不會宣布,人們只好耐心等待。 帕索拉通常在四個不同的地方舉行四次,在2月和3月滿月的8天或9天以后。半夜的時候,祭司們開始舉行儀式先是一聲輕吼,“嗬——嗬——嗬。”一次,二次。然后海上也隱約傳來“嗬——嗬——嗬……”的聲音。祭司們用這種聲音向大海的女神呼喚,呼喚她們以蠕蟲的形式來到岸邊,并使土地肥沃。他們身穿埃卡(設計獨特的手工織成的染色布)做的莎籠,頭戴羽毛頭飾,站在巖石上像魔鬼一般向黑暗中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