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春吃春餅是一種習俗,起源于唐朝,有迎春的意思。
2、立春吃春餅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面皮包著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谷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3、最早的春餅是與合菜物在一個盤里的,稱為“春盤”。關于春盤的記載,可見于周處《風土志》:“正無日俗人拜壽,上五辛盤。五辛者,所以發五臟氣也?!边@里的五辛盤即春盤?!端臅r寶鏡》說“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碧扑螘r,春盤已放在立春日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