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航線上的需求激增,引發了人們對美國主要港口擁堵和貨物瓶頸的擔憂。
昨日,外媒報道稱,許多航運公司已開始恢復此前取消的航線,并推出新服務,以利用90天關稅暫緩的消息傳出后需求突然飆升的機會。
集裝箱市場分析師Braemar指出,“鑒于此前美國進口量大幅下降,額外裝載機和臨時貨物的突然回歸很可能導致港口擁堵和運營問題”。
德魯里供應鏈顧問公司的總經理菲利普·達馬斯告訴《裝載之星》:“德魯里已經警告進口商,如果所有的托運人都進行更多的前端裝載,就要為困難的運營和運輸條件做好準備。海運部門供應鏈的流動性取決于擁有相對穩定和可預測的數量以及對未來產品流動的可見性,但突然的關稅變化反而會造成破壞性的連鎖反應,如中斷、短缺、過剩和港口擁堵。
“這些需求和運力的突然變化所帶來的走走停停的影響,可以從等待在主要港口外的集裝箱船數量上看出來,”他補充道。
根據德魯里集裝箱運力洞察跟蹤系統的數據,在第16周至第20周期間,在中國南方深圳港等待的船只數量從17艘躍升至31艘,而洛杉磯/長灘港口綜合設施的等待船只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從17艘增至42艘。
事實上,海洋情報公司(Sea Intelligence)表示,美國西海岸的港口可能會面臨特別的壓力,因為向跨太平洋貿易輸送運力的航運公司更青睞在那里停靠的服務。
“從5月26日到7月28日的10周內,僅在上周,他們就已經增加了5%的容量。首席執行官艾倫·墨菲說:“這與東海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里的注入量略有下降。”。
“這種差異可能意味著兩種不同的根本原因——但兩者可能同時存在。這可能意味著,貨物激增更集中在西海岸,這是由渴望盡快將貨物運往美國的托運人推動的。這也可能意味著這是船只可用性的結果,運營商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將合適的船只注入東海岸,”他解釋說。
在昨日發布的《長灘港最新消息》中,標普全球運輸和供應鏈總監保羅·賓漢姆(Paul Bingham)表示:“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些90天的暫停正在加速港口的一些市場份額增長,因為如果托運人試圖在特定截止日期前拉進盡可能多的貨物,這是最短的路線。
“圣佩德羅灣是你首先要去的地方,所以這實際上維持了一些市場份額的增長,也許是港口綜合體去年到2025年獲得的。”
長灘港首席執行官馬里奧·科德羅補充說:“此外,有很多貨物被滯留在中國;因為如果你是一個托運人,為什么你要把你的貨物交145%的關稅?我們知道,中國還有一些貨物沒有運到,我們也知道,隨著7月份旺季的臨近,貨物將開始運進來。”
然而,賓漢姆保證,“就擁堵擔憂而言,就與疫情的相似性而言,根本不存在擁堵擔憂”。
“他們(港口)去年的吞吐量創下紀錄;他們創造了一項紀錄,而且基本上沒有擁堵。供應鏈中沒有人關注港口綜合體,說“他們處理不了”。
“盡管中國大陸的交易可能會導致需求激增,而且他們暫停了90天,但就性能而言,港口目前不太可能遇到阻礙吞吐量或將它們(船只)轉移到其他地方的問題。這似乎極不可能。”
赫伯羅特仍有信心在港口順利運營,本周宣布了一項新的跨太平洋服務,停靠長灘,作為其雙子網絡的一部分。
這家德國航運公司的發言人告訴外媒,盡管美國港口“并非不可能出現問題”,但“在Gemini內部(它的)計劃是可靠的(它)預計將保持目前的高可靠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