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P(Delivered Duty Paid)即完稅后交貨,是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中的一個重要術語,以下為你詳細介紹:
定義
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將在交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與買方,完成交貨。這意味著賣方需要承擔將貨物運至目的地過程中的一切風險和費用,包括辦理出口和進口清關手續、支付關稅及其他稅費等。
適用運輸方式
DDP術語適用于各種運輸方式,包括公路、鐵路、航空、海運以及多式聯運等。
賣方義務
提供符合合同規定的貨物和商業發票或有同等作用的電子訊息:賣方需保證所交付的貨物與合同約定的質量、數量、規格等要求相符,并提供相應的商業發票或符合要求的電子單據,以便買方進行貨物的驗收和結算。
辦理出口手續:賣方要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手續,包括但不限于向海關申報、提交相關文件、繳納出口關稅等,確保貨物能夠順利出口。
訂立運輸合同并支付運費:賣方需要自行安排運輸工具,將貨物運至指定的目的地,并承擔相應的運費。
辦理進口手續:這是DDP術語下賣方的一項重要義務。賣方要負責辦理貨物進口所需的一切手續,包括向進口國海關申報、提交相關文件、繳納進口關稅、增值稅等各種稅費,確保貨物能夠順利進入進口國市場。
承擔風險和費用:賣方需要承擔將貨物運至目的地過程中的一切風險和費用,直至貨物在指定目的地交給買方處置為止。這包括貨物在運輸途中可能遭遇的損壞、丟失、延誤等風險,以及運輸費用、保險費用、清關費用等各種費用。
買方義務
接受貨物:在賣方按照合同約定將貨物在指定目的地交付給買方時,買方有義務接受貨物。
支付貨款: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和方式向賣方支付貨物的價款。
風險轉移
DDP術語下,風險轉移的界限是在指定目的地,當賣方在交貨運輸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貨物交與買方處置時,風險即從賣方轉移到買方。也就是說,在此之前貨物發生的損壞、丟失等風險由賣方承擔,之后則由買方承擔。
使用注意事項
對賣方的責任要求較高:由于賣方需要承擔進口清關手續和稅費等義務,對于不熟悉進口國政策和法規的賣方來說,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風險和挑戰。因此,賣方在使用DDP術語時,需要對進口國的貿易政策、海關規定、稅收制度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價格構成復雜:DDP術語下的價格包含了貨物運至目的地的所有成本和費用,包括運費、保險費、關稅、增值稅等。因此,在確定價格時,賣方需要準確計算各項費用,以確保價格的合理性和競爭力。
合同條款需明確詳細:為了避免在交易過程中出現糾紛,買賣雙方應在合同中明確規定貨物的交付地點、交貨時間、貨物檢驗標準、進口清關手續的辦理責任等條款,確保雙方的權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