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美國集裝箱進口量經歷了溫和反彈,標志著5月份急劇下降后的企穩。
Descartes的數據顯示,集裝箱進口量增長1.8%,達到2217675個20英尺當量單位,同比降幅收窄至3.5%。這一反彈表明,在持續的關稅和政策變化中,美國進口商開始調整他們的供應鏈,年初至今的進口量比2024年的水平高出3.8%。
美國主要港口貨運量增長
港口動態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西海岸頂級港口重新獲得動力。洛杉磯的吞吐量增長了29.1%,增加了103884標準箱,而長灘的吞吐量增長了18.8%,增加了58492標準箱。塔科馬的貨運量增長了33.3%,在西海岸表現強勁。
相反,大多數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報告了顯著下降。薩凡納的貨運量下降了16.9%,休斯頓的貨運量下降了15.8%。總體而言,美國前十大港口的總吞吐量環比增長3.1%。
來自中國的進口挑戰
盡管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量較上月小幅增長0.4%,至639300標準箱,但較2024年6月下降了28.3%,這反映了關稅上調和最低豁免的持續影響。家具和塑料等類別的銷售額同比大幅下降。由于來自中國的進口僅占美國進口總額的28.8%,這是四年來的最低水平,進口商正在推動多元化,青睞東南亞國家。例如,越南對美國的出口量較5月份增加了7.7%,表明其采購策略發生了轉變。
港口延遲和效率提高
6月份港口延誤情況明顯改善,特別是在洛杉磯和長灘等西海岸主要港口,擁堵時間分別減少了2.1天和3.3天。這一改善標志著5月份普遍存在的瓶頸有所緩解。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港口雖然收益較小,但運輸時間變化很小,保持穩定。
美中貿易談判和全球航運中斷
截至2025年7月,美中貿易關系仍處于暫時休戰狀態,在5月份關稅從145%降至30%之后,一項框架協議正在制定中。然而,如果未解決的爭端持續下去,即將到來的7月和8月的最后期限可能會引發新的緊張局勢。與此同時,由于胡塞武裝對航運的襲擊以及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紅海地區的混亂狀況不斷惡化,繼續影響著全球航線,迫使航空公司重新安排船只,導致成本上升,運輸時間延長。
笛卡爾提出了管理供應鏈風險的建議:
監控關稅截止日期:隨著關鍵關稅協議即將到期,對潛在增長的影響進行建模對于規劃至關重要。
評估港口吞吐量和延誤:考慮到美國物流基礎設施在某些吞吐量上的歷史壓力,持續監測是必不可少的。
跟蹤地緣政治風險:持續的中東沖突需要對路線選擇和潛在替代方案進行戰略評估。
多樣化的采購:評估供應商和工廠的位置可以減輕與過度依賴特定區域相關的風險,這是維持供應鏈彈性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