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發出開往德國杜伊斯堡,開啟了我國與歐洲多國陸陸相連的貨運貿易新篇章。現在,中歐班列已是我國與歐洲陸上貨運的重要通道,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通互惠互聯的有效載體。
3月以來,俄烏沖突等國際局勢的變化,不僅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對下游生產制造業帶來沖擊,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跨境貿易、貨運市場的風險因素,中歐班列運營情況怎么樣?
發運受波及
作為大連港中歐班列的運營商,遼港股份日前公告,2022年1-2 月,大連口岸直發中歐班列開行18列、近1900標箱,同比分別增長了80%和69%。
“但3月份開始,大連港中歐班列出口貨量大幅減少,發運需求和意愿逐漸降低,導致運價波動非常大。”遼港股份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俄烏沖突爆發,對中歐班列影響明顯。一方面,以俄羅斯班列為例,歐美對俄羅斯制裁后,俄羅斯結算受到影響,導致客戶在未收到貨款時扣貨不發。而盧布快速貶值也致使貿易無法正常開展,客戶觀望情緒嚴重。另一方面歐洲班列也受歐美制裁影響,部分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擔心被制裁所波及,原本通過鐵路發運的貨物改由海運發運。
據國鐵集團網站介紹,目前中歐間已形成了西、中、東三大鐵路運輸通道。西通道經隴海、蘭新線在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鐵路口岸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鐵路相連;中通道經京廣、京包、集二線在內蒙古二連浩特鐵路口岸與蒙古國、俄羅斯鐵路相連;東通道經京滬、京哈、濱州線在內蒙古滿洲里鐵路口岸、黑龍江綏芬河鐵路口岸與俄羅斯鐵路相連,均途經白俄羅斯、波蘭等國鐵路,通達歐洲其他各國。當前地緣沖突問題,對全國多地中歐班列運營帶來了不同程度影響。
據了解,中歐班列上海號原本每月4列穩定開行的班列,因部分企業撤柜后不得不重新集貨,本月首列延至3月17日出發。贛州國際陸港中歐班列本月初表示,此次發生沖突的地區主要集中在烏克蘭,贛州國際陸港過境烏克蘭的班列在多方的溝通協調下均進行了改線。原定于3月4日從贛州開往布達佩斯的班列在改線后照常開行。一家班列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從阿拉山口出去到德國的線路,基本已停止運行,但至俄羅斯、中亞的班次增多了,總體運行班次沒有變化。
一成都中歐班列貨運公司人士表示,因為沒有走涉烏克蘭線路,中歐班列安全性有保障,暫時沒有太大影響,目前正常運營。不過受疫情及戰事影響,運費相較去年反而略有降低。以成都到杜伊斯堡為例,目前不帶電池的電子產品一集裝箱運費大概在12000美元左右,到4月份含集裝箱租金更可能會降至10900美元左右。
但值得關注的是,近日甘肅武威、河南新鄉、湖北咸寧等地先后有中歐班列發出。3月11日,甘肅發出首趟單一品名跨境電商國際貨運專列。該專列從甘肅武威南站駛出,滿載50個集裝箱前往德國漢堡。3月22日,從河南新鄉經開區發出的中歐班列駛往比利時列日。3月25日,滿載著汽車配件、生活用品、電器、家具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湖北咸寧站貨場駛出,到達武漢吳家山貨場后,將繼續開往歐洲,這也是更名為中歐班列“長江號”后的首次發車。
短期沖擊帶來多重壓力
在地區沖突形勢下,涉及中東歐線路的中歐班列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短期看,部分發貨方、貨代方、承運方已先后遇到線路調整、時效降低、成本波動、結算困難等問題,這些問題將隨著局勢變化相應改變。中長期看,地緣沖突的不確定性將對中歐班列正常運行帶來諸多壓力和影響。
河北、重慶等地一些發貨企業反映,相比運行線路的基本穩定,當前在貨物結算方面遇到的困難更明顯。一些企業透露,因美國和歐盟、英國及加拿大宣布將部分俄羅斯銀行從SWIFT國際結算系統中剔除,導致對俄貿易無法使用美元結算,只能使用其他貨幣進行結算。
近期,發貨企業、貨代企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費、人工等成本的波動以及延誤造成的時效降低。一位從事中歐班列貨物代理業務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跨境綜合運費有所上漲,一些發貨企業運輸成本已經小幅上漲。
不過,結算困難、物流阻礙仍算短期問題,或者說仍有解決的可能,企業更擔心的是中長期面臨的空返以及過境途中可能遇到的連帶風險。
“如果緊張局勢結束,結算問題還有希望得到解決。”但中長期看,從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回程的班列面臨的空箱問題更讓企業焦慮。
合肥中歐班列的運營方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鋒認為,中歐班列運營正面臨挑戰。“戰爭對鐵路的實際運輸其實影響并不大。目前來看,合肥班列除了一條發往烏克蘭基輔的線路中斷外,其余所有線路都還在正常運轉。”陳鋒說,影響更多體現在市場情緒層面。
疫情發生以來,國際海運價格始終居高不下,“一箱難求”的局面遲遲未見緩解,這讓中歐班列迎來寶貴發展機遇,運輸的貨值在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額中占比已經從疫情前的1.5%提升至8%,由于運輸周期短、運價穩定,已吸引了不少高凈值貨主選擇通過鐵路將貨物運往歐洲,初步培養起了市場消費習慣。“如果這一發展勢頭被就此打斷,實在是太可惜了。”陳鋒說。
各方多舉措應對中長期挑戰
相關企業正努力采用多種方式應對當前遇到的難題。
針對結算困難,一些發貨企業正與客戶協商開通人民幣賬戶,方便以后的貿易結算,規避回款風險。針對物流不暢與時效延誤,多條線路班列運營方都表示將密切跟蹤班列沿線運行、貨物到港及清關情況,隨時做好應急預案。
同時,一些企業在回程貨源組織方面進行新的嘗試。1月25日,在中國(保定)—白俄羅斯多領域合作對接懇談會上,某公司分別與白俄羅斯JSC戈梅利肉類及乳制品控股管理公司、戈梅利州工業公司簽訂了《關于向中國供應高附加值食品的意向書》《關于對華出口食品的意向書》,并與當地海關服務中心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
據了解,一些企業已嘗試在沿線國家和地區設置物流節點,建設海外倉基地,一方面可分散或規避突發狀況造成的集中風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集中規劃組織返程貨源,使海外倉成為中歐班列海外貨源的集結中心、分撥中心和配送中心,進一步解決中歐班列回程貨源不足的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俄烏沖突帶來的影響可能將長期持續,但中歐班列各運營方正最大努力留住白色家電、汽車等貨運大客戶;還有一些運營商正探索為貨主提供類似“運費險”服務,來緩解市場擔憂;鐵路部門也開始采取相應措施,比如在貨物未滿50標箱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列車開行,從而維持班列開行密度;海關也出手相助,比如義烏海關開通了中歐班列提前申報模式,對于同一出境口岸、日期、車次的多票轉關單實行一票捆綁;另外,義烏一家報關代理有限公司報關員告訴記者,目前雖然中歐班列出口的貨物少了一些,但是進口的情況比較好,義新歐回程班列有增長趨勢,相關公司和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這些優勢,繼續擴大出口。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在當前地緣沖突下,中歐班列雖整體仍正常運營,但貨源組織難度加大。不過這種異常現狀,將是短期情形,長遠市場前景依然被看好。
“雖然戰爭給中歐班列發展帶來風險,同時也帶來機遇。”遼港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主要體現為俄羅斯受制裁后,中俄貿易會增加,通過中國中轉過境的需求在增加,大連港將利用近洋航線的優勢,開發日、韓、東南亞貨源過境中轉至俄羅斯,為客戶提供運費人民幣結算服務,穩定市場信心。
有專家表示,長期來看沒什么影響,中歐班列的運營現在已經很成熟,模式也越來越科學。過去中歐班列確實存在一些資源調配、資源重疊的問題,但根據去年到今年,尤其是2021年以來的表現,很多班列路線設計、資源協調越來越成熟了,像過去“回程空箱”的情況已經大幅減少,中長期對路線的承載力、盈利能力還是比較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