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記者從北部灣港集團獲悉,“蘇寧58”輪運輸船搭載4臺印有“北部灣港”標識的門座起重機,在北海鐵山港區東岸碼頭順利完成靠卸,標志著首批大型港口生產設備順利到港,港區建設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是北部灣港集團貫徹落實發展向海經濟、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要舉措,進一步加快推進東岸碼頭盡快建成投運的目標。
據悉,首批4臺門機均為四連桿門座式起重機,每臺重約690噸,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巨人”,分為上下兩個結構大件,配置有吊鉤、抓斗等,身上披著亮眼又端莊的橙色“戰衣”,是完成散雜貨船舶裝卸的利器。
正在現場指揮吊裝工作的北海碼頭技術部高級技術主管王衍強介紹說:“這批門機最大起重量為40噸,主要用于東岸碼頭1號2號泊位的散雜貨的裝卸作業,有了門機,碼頭就能從出口變成貨物進出的便捷通道,服務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為了確保這批門機順利到港,王衍強在北海碼頭的帶領下,錨定盡快投產、形成吞吐能力的目標,主動加強與廠家的溝通,從設備裝船、起運,再到靠港、卸船,都制定了詳細的作業方案,明確時間及效率要求,確保各環節安全順暢,為下階段的安裝調試及正式投產打好基礎。
在1000噸級浮吊船緊張有序的起吊下,4臺門機依次安全平穩地在制定位置完成卸船上岸,為扎實推進東岸碼頭的投產運行按下快進鍵。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的重點在建工程,北海鐵山港區東岸碼頭建設規模為2個10萬噸級泊位、3個5000噸級通用泊位,設計年吞吐量620萬噸,將有效填補玉林龍潭有工業產業園卻沒有向海直通碼頭的“空白”。目前該項目已取得后方陸域形成等關鍵節點的勝利,配套設備也開始同步進入安裝階段。
看到這批門機的順利到港,北海碼頭副總經理班克成高興地說:“本次門機到港安裝拉開了東岸碼頭貨物通過能力提升的序幕,有利于東岸碼頭從靜態港口泊位到動態交通樞紐的轉化,有利于我們開拓桂東南市場、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好包括玉林市場在內的廣大客戶。”
大道向海,路通且暢。下一步,北部灣港北海碼頭將以此為契機,繼續倒排工期、掛圖督戰,加快東岸碼頭其他大型設備的購置及安裝調試,確保設備順利投產、形成戰力;同時,全力推進后方堆場等配套設備的建設進度,滿足臨港及腹地企業大宗貨物的進出港需求,真正將臨海優勢轉變為“向海圖強、向海而興”的通道優勢、區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