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獲悉,近日,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3000萬標箱,較2023年同期增長13.7%,重箱比例連續3年呈現上升趨勢,貨物結構持續優化,實現“量質齊飛”。
今年以來,深圳港緊抓全球經貿復蘇及國際航運市場回暖機遇,集裝箱吞吐量保持高位運行,經營業績持續向好。
鞏固外貿暢通內循環 實現內外市場聯通
今年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整體保持質量提升、數量穩定的良好發展勢頭。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同比增長4.9%。
深圳港緊抓全球經貿復蘇機遇,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持續推動拓展國際中轉集拼、整船換裝業務,加密全球航線布局,同步提升港口作業效率、通關效率,保障海運出口渠道高效暢通。1—10月,深圳港外貿集裝箱吞吐量2557萬標箱,增速達13%;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新增17條、累計達到265條。
深圳港“新三樣”出口表現更是亮眼,據海關數據,1—10月,深圳港“新三樣”出口貨量同比增長52.7%。
深圳港敏銳把握跨境電商蓬勃發展趨勢,助推企業“揚帆出海”,共新增6條“點到點”跨境電商海運快線,常態化運營30條,截至目前,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貨值創下歷史新高,坐穩全國“第一方陣”。
不僅外貿基本盤穩定增長,深圳港內貿板塊也在發力。1—10月,深圳港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占總集裝箱吞吐量比例為7.6%,為近5年新高。
深圳港全面深化與中遠海控旗下泛亞航運合作,通過“散改集”提升內貿和近洋航運物流規模。大鏟灣港區開通“大鏟灣—中山”等內外貿同船運輸航線,進一步拓寬深圳西部港區貨物進出口路徑。1—10月,大鏟灣港區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1.5%,強勢拉動全港內貿增長。
鞏固外貿基本盤、打造外貿新增長極、暢通內循環,深圳港通過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雙向發力 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今年8月,首趟“渝深港圖定班列”滿載汽配、電子產品等貨物,從重慶團結村站發出,實現成渝貨物2天至鹽田、3天抵香港。重慶團結村站這一內陸港的掛牌運營,為成渝地區外貿企業提供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加穩定可靠的出海通道。11月,該線路成功入選全國集裝箱鐵水聯運品牌線路培育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深圳港持續加強內陸港建設布局,通過海鐵聯運方式將內陸港貨源運至深圳港出口,相當于把國際大港直接搬到內陸客戶“家門口”。1—10月,深圳港新增掛牌運營4個內陸港,累計掛牌運營19個內陸港,開通海鐵聯運線路33條,服務覆蓋大灣區、西南及華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