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包括歐盟國家、日本和韓國在內的一長串貿易伙伴的互惠關稅于上周生效。特朗普政府還將所有從中國進口的30%基準關稅的現狀延長了90天,截至11月10日,這為大多數對美國的長途海運進口商的關稅預期增加了一些穩定性,至少到第四季度。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反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導致美印緊張局勢升級,導致總統對印度出口征收25%的關稅,并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如果在8月27日之前不能達成協議,關稅將提高到50%。
就海運而言,這種升級已經導致印度出口訂單和集裝箱需求下降,因為許多托運人選擇等到關稅塵埃落定。
美國明確了對歐洲出口的關稅,尤其是將汽車零部件關稅從25%降至15%,這可能會推動跨大西洋集裝箱需求的增長,現貨運價上周攀升15%,至2220美元/FEU,而自5月初以來,現貨運價一直穩定在1900美元/FEU。
上周,太平洋兩岸的運費下降了10%,西海岸為2119美元/FEU,東海岸為3572美元/FEU。自美國延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以來,兩岸的日運費一直保持不變。
中國30%的關稅延期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刺激一些旺季數量和集裝箱費率的上漲,如果美國在8月12日提高對中國的關稅,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不過,總體而言,在4月和7月/ 8月關稅截止日期之前,托運人在關稅驅動下的提前裝貨可能意味著,到今年年底,海運貨運量將保持低迷,下一次需求大幅增長只會在明年農歷新年之前出現。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 US)最新的海運量報告顯示,4月份集裝箱進口量攀升至220萬標準箱,并估計7月份進口量達到230萬標準箱的峰值,8月份將保持在220萬標準箱的高位,然后在年底前大幅下降。
雖然美國的集裝箱進口量通常在下半年增加,但這些預測顯示,今年下半年的進口量比上半年下降了8%,比去年下半年下降了14%,預計9月至12月的進口量將比2024年下降20%。
預計2025年的總數將比去年下降6%。這些預測是在中美關稅延長之前發布的,但即便如此,這些數據中反映的迄今為止的前期負荷仍可能意味著今年剩余時間將沿著這條一般路徑前進,這意味著今年剩余時間的利率即使有上行壓力也會很小。
亞洲-歐洲集裝箱運價上周下跌3%,至約3300美元/FEU,略低于7月初的水平,盡管有報道稱旺季貨運量強勁且港口持續擁堵。亞洲-地中海地區原油價格下跌4%,至3144美元/FEU,連續8周下跌。這些航線的運價行為——盡管紅海航線仍在繼續改道,但價格仍比一年前低60%——表明運價過剩已經影響到各航線的集裝箱運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