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湖北地區外,四通一達等中國主要快遞公司全國快遞網點100%復工”“郵政快遞行業復工率達92.5%”“日均處理快遞量超去年同期”……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國快遞行業正逐漸復蘇。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多個社區發現,北京快遞網點已全面恢復,正常收寄功能完善,不過末端配送問題、人員復工等問題仍待解決。有業內專家指出,目前仍有部分員工無法返回工作崗位,返崗員工按要求也有一定時間的隔離期不能及時上崗。此外,快遞員無法進小區等規定降低了配送效率,使快遞員收入減少。
收寄功能恢復疫前水平
根據菜鳥網絡公布的數據顯示,四通一達等中國主要快遞公司快遞網點運行情況,除疫情集中的湖北地區以外,全國快遞網點已100%復工,且每天處理的快遞量超過去年同期。這既保障了網購等日常運輸需求,也推動了商家復工復產。
菜鳥方面介紹,截至3月8日,全國復工的快遞物流人員接近300萬人。全國300多座城市的菜鳥裹裹寄件、數萬個菜鳥驛站社區生活服務也與快遞公司一起復工。
3月10日,北京商報記者也對北京部分社區快遞站點進行了走訪調查和電話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快遞網點已全面恢復,收寄功能完善,已基本接近疫情前水平。
一通達系快遞小哥對記者表示:“其實,3月初北京各網點就已經基本恢復常態,只不過目前的快遞時效仍然無法很好地保障。”此外,記者也嘗試發起北京寄往天津的快件,快遞小哥表示,北京至天津目前可能需要3天,而往常只需要1天左右。
在3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透露,目前,郵政快遞行業復工人數近300萬人,復工率達到92.5%,日處理郵件快件穩定在1.6億件以上,復產率超過80%,順利完成了前兩個階段的階段性目標。
據介紹,自2月7日起,郵政快遞行業啟動了復工復產工作,目標是到3月中旬除湖北地區外,行業的產能基本恢復到正常。為實現目標,國家郵政局按日調度,分區、分業、分企、分時,細化和實化各項措施,出臺了暫緩消費者申訴考核、延長許可辦理及年度報告時限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政策環境,減輕基層負擔,以推動行業加快復工復產。
末端配送難進小區
不過,在快遞復工復產的同時,末端配送問題也逐漸凸顯。由于疫情還未結束,不少小區為了防控需求禁止快遞員進入,這給快遞末端配送帶來一些問題。
朝陽區某通達系快遞小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末端配送以“等待”為主。他表示:“現階段,由于小區的管控,快遞人員均無法正常出入小區,因此每天只能將貨品擺放至小區門口的空白區域,雖然部分小區規劃了快遞架等便民設施,但設施數量相比整個小區的快遞量,不足以滿足存放需求。”此外,該快遞員還表示:“我每天的送貨次數在5次左右,只能等大部分居民拿完貨物才能進行更新,降低了配送時效。”
在3月9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通快遞員李杰也表示,從年初開始,小區的防疫措施開始加碼,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得進入住宅區,配送人員只能把包裹放入快遞柜或者在小區門口打電話,讓客戶出來取。此外,李杰表示,疫情期間的最大困難就是一些小區不讓進入。去年,他每天可以送300單;現在只能送100單,送件量明顯減少。
聚集扎堆風險更大
實際上,對于疫情防控期間快件遞送安全的問題,侯延波曾表示,病毒通過郵件、快件傳播的風險極低。侯延波在發布會上強調,專家介紹,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與病人直接接觸傳播,通過郵件、快件傳播的風險極低,可以正常接收郵件快件。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也表示,目前快遞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末端矛盾。他認為,快遞員與消費者雙方應消除“恐慌”心理,在提高防范意識,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做到相互理解,才能加速推動快遞小哥進社區。目前,通達系承擔了全國70%的市場運送能力,通達系恢復是中國快遞業的真正恢復,這對經濟恢復是巨大的動力,在此基礎上,恢復末端配送也至關重要。
快遞專家趙小敏也表示,企業應推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目前,快遞企業對末端配送的處理能力應該有所提升。實際上,快遞員無法進入小區,對快遞員、社區居民都帶來一定困擾。若快遞頻繁堆放在小區門口,反而增加了聚集效應,使平日不常出門的居民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頻繁接觸,增加風險。同理,部分小區內設置的快遞架也存在聚集現象。
對于快遞員而言,他認為,從表面來看,快遞員不用挨家挨戶配送節省了時間。但實際上,快遞員在等待居民取件過程中反而浪費時間,減少配送時效和配送數量,這會導致快遞員收入降低。